路在通,通則達,達則濟天下;橋在興,興則盛,盛則利蒼生。有這樣一位筑路人,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九年來,他始終牢記交通人的使命與職責,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戰斗在高速公路建設一線。從普通的現場技術員到工區長、工程科科長,再到項目總工,腳踏實地是他的座右銘、默默奉獻是他的名片,他就是路橋集團公路三分公司沿江高速JN3項目總工王磊。
致力創新,“技術的難題是可以被解決的”
“有顆好奇心”“頭腦靈活”“能舉一反三”,這是項目同事對他最多的評價,他自己則認為是“愛瞎折騰”。他喜歡鉆研,善于學習,將學習研究的先進施工工藝、工法與工程施工結合起來,成功解決了施工現場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2017年,廣西崇水高速項目開工。崇水高速上金左江大橋是三分公司第一個深水基礎橋梁。在前期施工過程中,樁基經常漏漿,甚至塌孔,一個月也難成孔一根,項目進度、質量陷入僵局。為解決當前困難,趕上施工進度,作為工區長的王磊,凌晨2點駐守施工現場已是“家常便飯”。經過不斷的材料收集、經驗總結和實踐驗證,最終決定采用半護筒跟進的方式,護筒循環利用,每臺鉆機一個月能成孔3根,樁基成孔率和質量都得到了保證。他參與編寫的《巖溶區沖擊鉆孔灌注樁半護筒成孔施工工法》被評為2019年四川省省級工法,參建的廣西崇水高速CL2合同段在2022年被評為廣西建設工程“真武閣杯”獎(最高質量獎)。
學無止境,“我想成為這個行業的行家”
王磊在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這么多年來,我從未對工作失去過熱情,越干才發現需要學習的知識越多,越學越覺得自己知識之淺薄,就越渴望學習。別人都說我是行家,但我自己知道與行家相比我還相差甚遠,我只是一直在朝著成為這個行業真正的行家而不懈努力”。沿江JN3項目施工區域多為中高山地貌,山高坡陡,溝谷狹窄,沿線可利用的臺地、緩坡非常少。項目主要以隧道、橋梁為主,橋隧比高達96%,路基只有單幅的500米,且春江樞紐互通由三家單位交叉施工,可利用地理位置有限,項目預制梁場選址困難。為保證工程順利推進,王磊白天在現場不斷踏勘,查閱三家施工單位圖紙資料,晚上則進行規劃、調整,多方請教、綜合考慮,最終選定梁場,并采用跨墩龍門吊+架橋機方式解決了梁板安裝問題。面對難題,他主動出擊、樂于請教,讓項目成為沿江高速金寧段最先預制梁、架梁、進行橋面鋪裝施工的項目。
舍己為公,“讓道路通向更遠的地方”
愛崗敬業,它看似平凡,實則偉大。工程項目任務重、進度快、壓力大,作為工程人“兩點一線”是常態,白天現場調查,把觀察到的技術問題記錄下來,晚上查閱資料、統計分析,潛心鉆研,形成問題閉環。家庭工作難兩全,王磊深藏對家人的虧欠和不舍,以滿懷熱忱投入工作中,只為能與“行家”的距離更進一步,只為能讓一條條道路通往每家每戶。
回顧工作中的這九年,雖然辛苦,但甚欣慰。一條條通往遠方的道路證明著他所付出的辛勞與汗水,也激勵著他更加堅定地扎根于路橋施工一線,立足崗位,為交通建設事業添智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