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由四川路橋公路三分公司承建的貴州仁遵高速最高墩、最大跨徑剛構橋——仁遵高速六合同段青崗臺大橋全橋合龍!
青崗臺大橋全長881.6m,最高墩柱104m,大橋樁基位于喀斯特地貌,且大部分均處于陡坡上,最大孔深為45米,施工極度困難。面對困境,項目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劃定黨員責任區,以一名黨員掛包一個施工點為抓手, 團結帶領全體職工攻堅克難、沖鋒在前,24小時為現場提供技術支持及安全保障;項目領導班子還多次召開座談會、施工難點問題解決方案專項研討會、專家研討會等,結合實際及時調整施工部署,配齊生產要素,攻克施工難題。通過上述系列舉措,充分調動了項目全體職工的參建熱情,為項目掀起施工熱潮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在技術創新推動項目建設方面,項目團隊也取得了大量突破。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引進了整體穿束、智能張拉、循環壓漿等先進工藝,總結出了腹板裂紋控制措施、大面積混凝土平整度控制措施、自制噴淋系統養生措施等多個施工經驗,實現了建成后的梁體“內實外美”、線型平順美觀效果,達到了品質工程要求,獲得了業主、監理單位一致認可。
秉承著“建一條路,興一個經濟帶,帶動一個區域”的理念,項目部在大橋建設過程中提供了多種就業崗位幫助村民致富增收,同時還為當地修建了農貿市場,切實解決了群眾“賣菜難”的問題,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仁遵高速六合同段青崗臺大橋全橋合龍為仁遵高速全線通車按下了加速鍵。該高速建成后,將為促進仁懷、遵義兩市同城化建設、助力施工沿線鄉村振興、加強與成渝經濟圈聯系、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構筑區域綜合運輸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接下來工作中,四川路橋公路三分公司仁遵高速六合同段全體參建人員將繼續發揚“攻堅克難、甘于奉獻、勇于勝利”的新時代路橋精神,全力搶抓工程建設安全、質量及進度,打造“品質標桿工程”,以實干實績為仁懷、遵義兩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參建職工感言
項目經理 廖茂坤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就是三載春秋。我們全體參建人員克服了險峻的地理環境,蜿蜒的施工便道,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在黔北這塊紅色沃土,崇山峻嶺中開辟出了一條坦途,踐行了四川路橋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拓路人精神!
項目總工 王文豐
全橋的順利合攏,是整個項目施工技術水平與管理的最終體現。耕耘三年,我們根據實際施工環境對高墩大跨度三車道橋梁積累了深厚而扎實的施工經驗,總結了高墩混凝土泵送、腹板開裂、高程控制、預應力控制、合攏控制等關鍵性工序的施工經驗,解決了剛構橋施工的部分質量通病問題,為后續施工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施工技術管理人員。
青崗臺大橋主管技術員 梁磊
青崗臺大橋跨度大,墩柱高,橋幅寬在修建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我們都一一克服了,連續鋼構質量控制點多,安全風險高,可能一個小小的質量問題沒有把控到位,就會引發連鎖效應產生很大的質量缺陷;在技術工作中,明白了想把實體做好,就必須一步一步,穩扎穩打的去做,不放過一個細節,投入更多的心力,腳踏實地的才能干好工作。
質監科科長 何繼舟
作為參建者,看著青崗臺大橋合龍的那一刻,心理特別的高興和感動。從最開始的原始山林,到歷經萬難開辟S型便道克服巨大高差問題,再隨著一聲聲炮聲完成一根根樁基的開挖,再到一根根墩柱拔地而起,最后到一個個塊件縱向拓開直至現在全橋合龍,青崗臺大橋的全橋建設不光讓我們增強了連續剛構橋的施工技術和經驗,同時也讓我們擁有了去建設各項重難工程的勇氣和決心,更讓我們這批年輕的工作者堅定了“道行天下”的基建信念。
試驗室主任 王亮
作為試驗室的一員,我的本職工作是負責青崗臺大橋C55超高泵送混凝土的質量和工作性的控制,青崗臺大橋泵送混凝土墩高104米零號塊9米 最高泵送距離113米。
為解決混凝土澆筑堵管現象,項目領導班子親自監督并從四川請來相關專家指導我學習進步成長,在此期間袁家江書記和我們一起做了將近500組適配配合比,從中選取最優配合比,最后皇天不負有心人,中期到后期基本上做到混凝土零堵管。看著連續剛構從零號塊到合攏,心中一種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從來都不是我們選擇工作而是工作選擇我們,青崗臺剛構橋感恩相遇,不負相遇。
綜合辦科員 白倩
作為2020屆新生入職三分公司分配至貴州仁遵項目。第一次登上青崗臺大橋是在到達項目的第二天,一根根橋墩筆直地矗立在山間,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著這片大地。登上最高的墩柱一眼望去,山腰盤旋著那曲折的施工便道,如傳送帶一般保障著運輸材料的安全送達。今天是青崗臺大橋全橋合龍的日子,三年前崇山峻嶺的大山到拔地而起的大橋,這美麗的風景線是路橋人的奉獻和驕傲。不禁感嘆路橋人的偉大,在這多彩的貴州大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道路連接著千家萬戶,交通助力著經濟飛速發展。